文化局序

詩歌是文化積累中最珍貴的型態之一。一個詩歌節存在的意義,也就在彰顯只要真實地反映這個時代、這個社會,無論採用什麼形式,都可以是詩的。詩無定向的路徑,正如光不會被眼前的阻礙所屏擋──香港詩人劉偉成的詩如是指出:「光的本性,無論多耿直多奮進/它在夢裡總有屈折,甚至繚繞」。臺北詩歌節作為一個以詩為核心的跨領域藝術節,我們願意做不同文化的橋樑、不同創作領域的觸媒,可以耿直奮進,也可以屈折繚繞。

從2000年開始,臺北成為一個持續舉辦詩歌節的城市,有來自主流和邊陲的語言與聲音,在這裡交會激盪;同時,詩也以各種藝術型態,回應、甚至擾動我們的生活,印證臺灣作為一個文化混融的島嶼,可以多麼富有活力。本屆的國際詩人,包括來自歐洲、美洲、亞洲、非洲的詩人,語言更是百花齊放──有翻譯加泰隆尼亞詩作的西班牙詩人、以西班牙語寫作的厄瓜多詩人、以阿拉伯語寫作的巴勒斯坦詩人,也有以粵語寫作的香港詩人,和以日語寫作的日本詩人。同時,與會的臺灣詩人也交出他們的近作,形同一叢燦爛的詩之營火,持續在我們閱讀時發亮,猶如暗夜的曖曖之光。

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謹識
民國114年9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