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.07 詩講座《如何聽見鳥鳴》

 

時間|10.07(二)19:30
地點|臺北記憶倉庫
主持|鄭琬融
與談|馬萬・馬庫爾Marwan Makhoul、劉哲廷


巴勒斯坦的命運就是流亡──在別人的土地上流亡、或在自己的土地上流亡。馬庫爾的詩就是寫自己土地上遭遇的荒謬、悲傷、與詩意。在戰機轟炸中如何聽見鳥鳴?臺灣詩人劉哲廷和鄭琬融一同來見證與對話。

 

主持|鄭琬融
曾任職出版編輯。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。出版詩冊《一些流浪的魚》、詩集《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》。2022年臺灣文學基地秋季駐村作家、第十七屆雲門流浪者計劃獲選人、文訊「最值得期待的十位九○後寫作者」之一。

與談|馬萬・馬庫爾Marwan Makhoul(巴勒斯坦)
1979年生於上加利利,父親是巴勒斯坦人,母親是黎巴嫩人。任建築公司總經理,並出版許多詩、散文和戲劇作品,包括詩集《獵水仙的人》、《悲傷百香果花之地》、《我遺忘的詩行,這些詩作與我同在》、《我的媽媽在哪裡?》和《最後一人的信箋》。劇作《不是諾亞方舟》榮獲2009年阿克里戲劇節最佳劇作獎。詩作屢獲殊榮並被譜曲,譯有英、土耳其、義、德、法、希伯來、西語等多種語言。2023年迄今的加薩戰爭期間,他的詩成為數千萬抗議者高呼的口號,被寫於世界各城市的牆上。

與談|劉哲廷
1979年出生於臺北,喜歡隱晦的事物。2004年獲優秀青年詩人獎。曾擔任《乾坤詩刊》現代詩主編、「臺灣詩學」論壇雜誌執行編輯。2011年出版詩集《某事從未被提及》。2018年收錄合集《臺灣1970世代詩人詩選集》。偶爾寫評論,影像的,或當下的。2025年回來寫詩。



※ 無需索票,座位有限,滿座則不開放入場